当前位置:
20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与谈(一):探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未来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4-09


编者按

2025年2月22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在太阳成集团tyc4633召开。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号召,汇聚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智慧力量,共同探索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年会邀请了40余名专家学者及机构代表,就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乔晗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杜创研究员、太阳成集团tyc4633刘刚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航教授和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博士,在大会二与谈环节围绕“探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未来”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与谈现场


乔晗教授畅谈了自己对于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思考,探讨了发展背后的“变”与“不变”。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从相关基础理论看,人工智能包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应用型人工智能,被称为弱人工智能。典型比如现阶段的金融科技、医疗领域所应用的人工智能。第二是通用型人工智能,也被称为强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从应用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发展,即应用型人工智能向通用型人工智能发展。第一个现象级的产品是ChatGPT,第二个现象级的产品是DeepSeek。所以,我们首先定位是处在应用型人工智能和通用型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中,避免认识上产生误区。通用型人工智能要全面达到各种能力,并且要有自适应能力,也就是像人一样能够对环境自适应。目前我们并没有已经处在通用型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第三是超级人工智能,是未来。

在应用型人工智能和通用型人工智能进程中,变化的主要是推理能力有了极大的进步,经济效率得到提升。让经济学学者更为振奋的一点是,在制造领域加入了人工智能思想。之前的ChatGPT引起的关注主要是Scaling Law,只要是人工智能的智能能力是和投入的资源对数成正比,资源投入越多,智能会越强。当考虑成本、效率,影响会更复杂,需要深入研究。

乔晗教授


杜创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近期人工智能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和思考。ChatGPT、DeepSeek作为现象级创新的路径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在降低成本。他分享了自己去年3月份在《中国发展观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早期的前一轮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是依赖于庞大的人工做标签,然后去做回归做比对。这个东西难以适应大模型的创新发展需要,因为大模型上千亿的数据不可能依靠人工做标签。从语言上突破,建立自监督自学习的体系,比如说给你一段对话、一段文本,文本的前后顺序自动贴了一个标签,就不需要人去做标注了,这是对算力一个大的节省。

DeepSeek对创新经济学的启示之一是,使用蒸馏技术进行流程上的创新,极大降低了创新成本,有很强的颠覆性,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有更多的产品和其他创新。启示之二是市场机制方面的作用,即使到今天我们依然难以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创新方向在哪里,可能需要市场机制做筛选,尤其是市场的竞争机制非常重要。

杜创教授


刘刚教授发表了对平台经济和智能体经济的看法。作为中国工程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教授讲到,平台概念是互联网的产物,互联网首先产生链接,链接产生数据,由于数据需要链接入口才产生了平台。但DeepSeek出现以后,逐步向智能体时代发展。最大的贡献是轻量化部署、本地化部署,本地化部署方面,每个人都是入口,每个应用程序、工业软件都是接口。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接口,而是下面的数据。如果Agent普及以后,平台经济将进入智能体经济的时代。

相比于消费互联网有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大都是非标、异构的,生产过程差异化恰恰带来了核心竞争力。很多互联网企业不愿意布局,因为核心技术在网络化的过程容易流失。人工智能目前主要应用在第二产业的非核心生产环节和第三产业,辅助生产环节,所以融合在这方面很重要。


刘刚教授


刘航教授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平台如何适应大语言模型的变化。他研究的领域是平台经济,大语言模型DeepSeek对平台经济具有很大影响。之后会不会取代每一个智能体还要继续观察。DeepSeek刚刚出现,很多大平台都在部署DeepSeek。跟DeepSeek对接以后有一个概念变得非常火叫作Ai Agent,不同的领域部署不同,影响也不同,这与行为经济学比较相关。

不同领域的平台企业对应着不同的物理系统,例如网约车、智能驾驶可能更多是一个迅速、快速直观的系统,对应的是一个快系统;而网络购物需要用户仔细思考,权衡商品价格、品质与偏好,可能是一个慢系统。不同的平台所对应不同的场景,怎么样去用大语言模型可能会完全不一样,甚至会影响DeepSeek未来的发展,怎么样进一步发展适应快思考的系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刘航教授


吴绪亮博士发表了自己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建议。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有机遇有挑战。放在历史背景下思考,这个问题更多关乎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一篇预测分析认为从当时计算,100年后收入增长8倍,就业时间会缩短到15个小时。现在差不多100年后,我们的全球人均收入、人口增长、收入增长几乎完美地兑现了凯恩斯的预测。但就业时间现在还是40个小时,远远没有实现15个小时。因为技术的进步使得收入大幅增长,是不是开心的人更多了?未必是这样的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巨大的财富增长,会不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就业不平衡等问题,下一个100年会怎么变化,都值得思考。引用江老师在年会报告中说的一句话,“社会科学要走在时代的前端,要点亮人工智能时代的理性之光”,如果制度设计上的理性之光照耀到这个时代,社会福利就会得到大幅度增加。


吴绪亮博士


太阳成集团tyc4633副院长严兵教授主持了大会二与谈环节。专家们的发言和交流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增进了大家对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认识和共识,激发了更多关于如何更好利用人工智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讨论。

严兵教授主持



与谈现场


来源:清华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公众号

编辑:徐牧谣、田腾骧

审核:卢彤菲、孙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