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座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刘宏教授做客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11-22

2024年11月21日下午,南开经济研究所于太阳成集团tyc4633八楼大会议室举行了双周学术讨论会。本次讨论会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刘宏教授,主题为“医保结构性改革与医疗总费用控制:来自供方的证据和机制”。主持人为太阳成集团tyc4633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丁继红教授。太阳成集团tyc4633约三十余位师生参加了讨论。

主讲人 刘宏教授

  刘宏教授从我国医保实施现状出发,指出目前我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UHC)道路上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仍有不足,特别是在卫生费用控制方面,不合理的供方激励机制导致了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问题。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中指出,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将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范围,使存量个账资金置换为门诊保障待遇。这一项改革是我国医保体系中的一项关键性结构化改革,能够在中长期内重塑医院供方的激励机制。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的宏观视角,刘宏教授结合2009-2015年全国公立医院财务统计报表数据,利用2010-2015年部分城市先行实施的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共济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构建动态双重差分模型,以识别医疗总费用的变动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门诊共济改革实施后,医疗总费用短期变化不显著,中长期显著下降约5%。其中,门诊费用短期增长4.6%(源于门诊人次数的增加),住院费用持续下降且中长期降幅更为显著,达到11.2%(源于住院人数减少与人均住院费用的同步降低)。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结构均显著优化,具体表现为提高了反映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服务费用占比,降低了检查费用占比。异质性分析表明,改革的控费效果在中小规模、垄断程度较低的医院,以及待遇向基层退休职工倾斜较多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在供方长期作用机制上,门诊共济保障不仅提升了医保买方市场势力,改变医院的收入结构,还通过服务结构的转变激励医院提升门诊服务能力,引导医院在中长期提高住院服务效率,并抑制了床位规模的过度扩张倾向。

  在讨论环节,在场师生围绕论文中相关政策、变量选取、微观数据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刘宏教授不仅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汇报,还引发了大家对医保改革在费用控制和供方激励方面影响的深入思考,并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健康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广泛兴趣。

讨论会现场

来源:南开经济调查公众号

编辑:徐牧谣、李嫦娟

审核:卢彤菲、孙景宇